上海浦东机场3月27日正式执行夏秋航班
怪不得会上,陈宗法感慨,前不久去内蒙、甘肃、新疆,发现有的地方就两台机组在发电,而且还发不满,过去能盈利7、8个亿的,现在已经到了亏损边缘。
按照我国平均销售电价0.69计算,这是一个年产值近4万亿的行业。于是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全都闭口不说,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不知有没有利的,按照黑暗森林法则,一概抹杀。
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周期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以满足供应为主要任务的技术人员,面临着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多样化用户需求以及企业投资运营体系多重的挑战。继续现在的垄断体制,那么战胜现在电网的,一定是另一张电网。电力,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分类,但仅仅在2015年的中国,我们就使用了5500000000000度电。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以来我们的企业发展模式和体制,培养的是相对各自封闭的人才队伍。
业务的剥离,将有助于企业核心定位,并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企业的资产是社会财富,不以优化资产质量为导向的管理者,都应该深思。2020年,掌握海水淡化装置与火力发电机组余热利用耦合设计,开展余热利用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基础研究,开展可用于拥有低温热源的企业低成本制取高品质淡水的推广应用。
重点研究受端综合能源电力系统规划运行技术,2020年掌握受端多种能源网融合规划、高渗透分布式能源接入和利用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西门子已提出到2025年通过数字化和基础创新等方法使海上风电的度电成本降到8欧分/千瓦时以下,提高能源供应的竞争力加强气候保护。重点研发湿法一体化脱除系统、活性焦一体化联合脱除系统。重点突破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电力外送与调控、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灵活并网运行控制、常规/供热机组调节能力提升与弹性控制、新型大容量电力储存、海洋平台电力系统互联与稳定控制、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接入与送出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2016年2月22日(2014年10月建成调试),美国SolarReserve公司装机110MW的新月沙丘塔式熔盐光热电站现已正式并网发电,并实现了110MW的满功率输出。(二)我国新一代能源系统技术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是人类用能模式的发展趋势与终极目标。
目前,欧洲三家公司具备生产8MW海上风电机组能力:丹麦维斯塔斯Vestas公司V164-8MW;Adwen公司(歌美飒公司与阿海珐集团合资企业)AD-180-8MW;西门子首台SWT-8.0-154机组将于2017年初安装,预计将在2018年初获得机组型式认证。对于联合循环发电,目前第三代IGCC技术正在研发中,已建立的IGCC示范电站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经济性和可靠性是影响其商业化的关键因素;对于煤基多联产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的生产流程与产品生产方式的创新研究,技术关键和难点仍是煤的热解和气化装置的开发。6、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和微型燃机冷热电联供发电技术燃气轮机联合循环(NGCC)已成为我国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的重要分支,但我国燃气轮机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核心部件以及专业技术服务均有国外制造商控制,价格居高不下。3、新能源发电功率高精度预测技术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出力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特点,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将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影响,不利于新能源消纳。
2020年,预期掌握大型地下洞群系统关键技术,解决地下洞群工程建设中所面临的关键科学技术难题。世界上核能发达国家在发展大型核电机组同时,都在积极研发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反应堆。重点研究新型化学储能技术:针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新型化学储能系统应用技术;功率为兆瓦级的新型电能与其他能源形式的转化装备;重点突破用于电力储能的百兆瓦级新型化学储能系统的集成与监控关键技术。我国在该项目起步较晚,关键技术与国外存在差距。
这种新型发动机的研发,美国目前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得到美国能源部的支持,因为此项技术在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有巨大的潜力,超临界CO2透平技术用于地面发电厂,除了体积小、重量轻之外,还可以不用水,适合荒漠缺水地区的应用,其应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可实现效率的显著提升,是太阳能光热发电的理想选择,该系统仅需要较低的热量即可启动发电机、其应对负荷变化调整迅速、支持快速启停,这些优点是普通发电系统所无法比拟的。重点突破光热电厂系统集成技术和机组运行技术,重点研发熔盐吸热介质的槽式集热管、线性菲涅尔集热系统、太阳能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和设备;推广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2020年建成西部多个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
2、第四代核电技术第四代先进核反应堆共确定六种堆型,其中三种是快中子反应堆,钠冷快堆是其中技术最成熟的一种,其技术先进具备大规模工业开发基础。重点研发适合燃用高钠钾煤的燃烧技术与设备、预干煤燃烧技术与设备、制粉系统。
(五)核电技术领域第三代核电技术(压水堆)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温气冷堆技术方面,已研制成功世界首台套大功率电磁轴承主氦风机工程样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对减少温室效应及提高电厂综合效益有重要意义。科技部今年也发布了重点研究课题。2、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我国太阳能热发电起步较晚,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在核心设备上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导致转换效率低,若使用国外产品则成本更高,由于投资成本高导致进展缓慢。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力科技领域将重点开展9个重大技术方向的38项关键技术研究工作。(三)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我们新能源发电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需要寻求消纳具有间歇性、随机性的可再生能源的综合解决方案,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源端综合能源电力系统。作为国内第一座兆瓦级碟式斯特林太阳能发电示范电站,项目建成后可年发电量126万度,同时为碟式太阳能热发电行业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促进碟式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
我国将继续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强度高温合金材料的开发工作,锅炉受热面管材已在华能南京热电厂挂网运行。2、受端综合能源电力系统关键技术传统电力系统不支持多种一次和二次能源相互转化和互补,既难以支撑高比例分布式清洁能源电力接入电力系统,又不适应大量分布式光伏发电、小型风电、冷热电三联供、电动汽车、蓄电池、氢能等即插即用式设备的接入。
污染物一体化控制技术国内已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尚无示范工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降低能耗和成本是重点研究内容。2、火电厂余热利用和海水淡化集成优化成本高是制约海水淡化推广应用的瓶颈,热法海水淡化抽汽成本占到40%左右,火力发电很多低品位余热能与海水淡化用能存在互补性,将两者集成是当今国内外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设的新模式,但存在温度合理匹配问题及对环境变化和机组负荷变化的响应特性,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取得重要成果,其中塔式和槽式发电项目已经开展示范应用。2020年,建成全球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数据库,客观和精确掌握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储量、分布情况和可开发规模。一期建设容量为 110MW,采用高温高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该项目带有储热系统,建成后可实现 24 小时连续发电。4、储能新技术目前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系统大规模储能的主要形式,但抽水蓄能电站受地理位置和水资源的限制,随着新型储能电池研究的深入运行,十三五期间将是新型化学储能技术逐步向大容量、高效率、长寿命发展阶段,并有望进入商业化阶段。
2020年,全面掌握超高坝建设关键技术。当前,以新能源为支点的我国能源转型体系正加速变革,大力发展新能源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未来我国新能源还将大规模发展。
(二)输配电技术领域特高压交流1000kv、直流800kv系列成套装备已实现国产化,在电压等级、输电距离、传输容量、关键设备等方面不断刷新世界记录,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装备研发及运行控制技术。
掌握低成本褐煤干燥及水分回收技术,建设示范装置;2020年,建设高钠钾煤发电示范工程;掌握大型褐煤干燥发电技术,建设示范工程。到2020年,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完成关键材料和关键部件的研制,完成600MW等级700℃先进超超临界发电系统的方案设计,择机签订示范工程。
2020年,研制成功1100kV特高压直流穿墙套管,提升直流输电重大装备、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水平,核心部件自制率达到70%~90%,建立特高压直流受端分层接入示范工程,建成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我国海上风电综合实力整体较弱,机组容量以3MW~4MW为主,6MW机组处于样机试验阶段,并且我国严重缺少海上风电施工经验、运行维护与专业监测亟需加强。1、海上风力发电技术欧洲海上风电起步早、发展快,全球已建成的海上风电90%位于欧洲,截至2014年,欧洲累计海上风电装机达到805万千瓦,分布在欧洲11个国家的74个海上风电场(其中英国、丹麦、德国装机总容量排名靠前)。3、超导技术超导体的特性在电力方面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十多年来,随着高温超导技术的发展,超导电力技术的研发取得较大进步,国际上,超导电缆和超导限流器的示范已经达到输电电压等级。
国内对新能源发电预测能力不足,在应对复杂多变的资源条件、大规模新能源集群发电、极端天气事件等因素的准确度不高。2010年,全球首个碟式光热示范电站Maricopa电站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运,该项目由Tessera Solar开发,采用现已破产的SES斯特林能源系统公司的SunCatcher碟式发电设备,装机1.5MW,单个系统发电功率25KW,共采用了60个SunCatcher碟式斯特林发电机。
建成多个冷、热、电综合能源电力系统的示范工程。我国在智能电网关键技术、装备和示范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国际竞争力。
在快堆技术方面,(快堆技术将使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50~60倍),发电功率20MW的试验快堆已并网发电,安全指标部分已达到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安全目标要求,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重点突破新能源资源数值模拟与气象预报技术,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新一代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显著提高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以广泛用于电力调度机构、风电场和光伏电站。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